【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歡】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2017年8月3日就任以來的約1年間,共訪問了44個國家和地區等,反復進行高頻率的外訪。他用擅長的英語發表演講,對于強化日本的對外宣傳能力也很積極。他意識到未來成為首相候選人的可能性,不再談及去核電等一貫主張,欲擺脫“異類”的印象。不過,他卻因對國會審議的方式提出異議,今日新聞,被批評“輕視國會”,也有人指出其引發爭議的說話方式是課題之一。
日本共同社8月6日報道稱,本月4日,河野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東盟(ASEAN)相關會議后滿懷信心地對媒體表示:“已經與幾乎所有外長進行了多次會談,因此在構建信賴關系的基礎上實現了討論。”他隨即于5日赴緬甸。本月中旬以后出訪中南美和美國的行程,河野也在計劃當中。
任職約4年零8個月的日本前外相岸田文雄曾到訪過51個國家和地區。河野的到訪地數量正在逼近這一數字,今日新聞,1年間進行的外長會談達到約200次。他還作為日本外相首次訪問了巴林等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稱他是“對日本來說極為重要的政治家”,把他列為首相候選人之一。
不過,對于河野稱“作為政府的一員負有連帶責任”,在就任外相后不再提及去核電等一貫主張的姿態,也有前閣僚質疑稱:“作為政治家的可靠性存在疑問。既然如此,最好一開始就別提。”
河野與國會也出現了齟齬。他提到自己為出席國會審議而取消民航客機乘坐包機訪美一事,發言稱:“只提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相當于幾千萬日元。”這引來在野黨的強烈抗議,認為他“太過輕視國會”,首相官邸因此向其發出了嚴重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