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8月6日發表文章稱,繼2017年之后,日本廣島市長松井一實2018年也沒有在和平宣言中直接要求日本政府批準《禁止核武器條約》,但日本原本不是應該最大限度利用自身所處位置發出呼吁嗎?因為作為核爆地呼吁才能更有說服力,然而日本政府卻在標榜“唯一戰爭核爆受害國”的同時又不批準條約,這種言行前后矛盾。
松井在公布宣言內容的記者會上解釋稱:“在邁向條約生效的過程中,應該做的事情自然而然便能明白吧。”對此,文章質疑表示,讓聽者自行理解其意圖的模糊訊息能否傳遞給在廢核方面行動遲緩的安倍政府呢?
2017年,聯合國表決通過《禁止核武器條約》,但依賴于美國“核保護傘”的日本政府與擁核國家等表示反對。贊成與反對方之間的分歧在1年后反而更加明確。日本政府欲成為擁核國家和非擁核國家之間的“橋梁”,并設立思考相應政策的會議,但遲遲未有良策,也未能帶動邁向無核武世界的具體行動。不過,今天新聞,2018年的宣言中引用了日本《憲法》中的和平主義,在暗示讓日本政府顧及上述行動這一點上值得肯定。
文章還稱,在6月美朝首腦會談中,朝鮮承諾實現“完全無核化”,但前景并不明朗,全球仍有約1.4萬枚以上的核武器。這并不是73年前的往事,今日新聞,而是眼前的威脅。“不讓像我們這樣的核爆受害者再次出現”的愿望無疑是在為人類的未來著想。文章最后表示,要邁向無核之路,必須理解核爆受害者的心情,將此當作人類自身的問題來對待。